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汛期地质灾害防御支撑工作。北京市基于已查明的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持续开展精细调查。
参考前期获取的泥石流遥感影像,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的调查组携带专业设备前往房山区金鸡台村进行现场调查。在“23·7”特大暴雨灾害期间,该村东沟遭遇泥石流灾害,部分房屋和道路被冲毁。南赟介绍,这里是一处典型的泥石流沟域,路边遗留的岩块是泥石流肆虐的痕迹。为了稳妥迎战汛期,工作组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这里的灾害基本要素和特征展开调查、记录。必要时还将通过开挖探槽、钻探物探等手段实地勘测。
每年7月至8月是北京地区降水最为集中的时段。根据前期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结合气象预报,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会提前发布地灾预警信息。这些预警信息将帮助当地工作人员特别是村内的群测群防员开展工作,组织预警范围内的居民提前转移避险。
自2013年起,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通过两期工程建设,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专业监测,初步建成“点线面、长短临”的预警模式,并围绕突发地质灾害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在金鸡台村,最新的地质灾害预警手段已经落地,含水率仪、泥水位计等5处监测设备24小时守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北京已在470余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了1800余套监测设备,大大提高了监测网覆盖范围。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决策指挥系统也进一步完善,涵盖驾驶舱、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治理、宣传、运维8个子系统,对914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支撑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决策及应急指挥工作。
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支撑工作,该局派出专家团队分赴各省,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包片蹲点驻守,并进一步加强央地协同防灾,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研判、监测预警和避险防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