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扑港风势减弱 多区空气污染严重 医生:避免户外剧烈运动
图:受沙尘气流影响,昨日香港多区持续灰蒙蒙,在尖沙咀,不少市民游客戴上口罩防备。\港闻报记者林良坚摄 【港闻报讯】记者赖振雄报道:受东北季候风相关沙尘气流影响,加上风势微弱,不利污染物扩散,本港昨日(13日)空气质素恶化,能见度较低,部分监测站的空气质素健康指数达至“严重”水平,影响可能会持续一至两天,至周三后逐渐转吹偏南风才有好转。 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提醒市民,减少户外剧烈运动,患有哮喘或心肺疾病人士,更要特别注意,尽量留在室内。 本港多区昨日持续灰蒙蒙,在尖沙咀海傍的市民及游客,不少人都戴上口罩。翻查环保署空气质素健康指数网页,多区可吸入悬浮粒子(PM10)浓度持续上升,幅度由10多倍至30倍不等。天文台同时录得干燥天气,昨日上午相对湿度一度只有21%,是1984年以来四月份最低纪录。 1984年以来最干燥四月 环保署表示,香港空气中的粒子由前天(12日)晚上10时起开始升高,昨日上午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健康风险级别为“高”至“甚高”,至下午接近黄昏,部分监测站更加录得“严重”水平。 署方指出,沙尘主要是体积较大的粒子,所以可吸入悬浮粒子(PM10)的升幅较大,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微细悬浮粒子(PM2.5)升幅较少,香港以往也曾受带沙尘的气流影响,维持数小时至数天不等,预计今次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至两天。 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回复《港闻报》查询,悬浮微粒是空气中微小的固态或液态粒子,以颗粒的大小来区分,粒径约10微米称为PM10,粒径2.5微米或以下,则称为PM2.5,后者一般源自工业污染和废气,对身体影响较大,今次被沙尘气流带来的PM10,对人体影响相对较少,而且经过长距离传输,也较易沉淀,影响只会和一般处于静风下,空气污染物累积的程度相若。外科口罩不能阻挡悬浮粒子 “悬浮微粒浓度上升,始终对于易受空气污染影响的人士,例如患有哮喘或心肺疾病人士,以及长者,应该减少剧烈户外活动,如果感到不适已经是身体响起警号,必须立即暂停有关活动。”梁医生又指出,一般外科口罩无法阻挡悬浮粒子,但使用较高规格的N95口罩,又会对呼吸构成阻力,建议市民因应环境情况使用,避免长期使用。 天文台预测,未来一两天风势微弱,能见度会较低,至周三后逐渐转吹偏南风,天气较为潮湿,届时空气质素情况将会改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