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基金六大建议 推动居家安老
- 国际
- 2025-04-11 18:44:44
- 30
图:报告建议修改公营及资助房屋设计,推动居家安老,减轻长远医疗开支。 【港闻报讯】记者易晓彤报道:香港人口老化日益严重,长者医疗开支预算愈来愈大。团结香港基金昨日发表《旧策新计助耆健 乐居活龄颐天年》政策报告,就提升香港长者居住环境提出六项建议,包括建议政府将家居改造评估纳入长者医疗券奖赏先导计划,修改公营及资助房屋设计等措施,推动长者居家安老,减轻长远医疗开支。团结香港基金表示,若能落实有关建议,估计至2046年长者人口比例达36%高峰时,每年入院开支将可减少逾56.7亿港元。 修改公营资助房屋设计 据卫生署2018年数据,本港长者意外受伤个案中,跌伤比例高达74.5%。团结香港基金表示,要减少长者跌倒及受伤的风险,应该由源头开始,推动家居改造、包容性设计等措施以提升家居安全,间接降低医疗开支。 基建会提出六大建议,优化住屋及社区环境,包括多元政策推动长者家居改造、推动新建房屋采用包容性设计、为私营长者房屋市场营造有利条件、提升物业管理能力以改善长者生活质素、因应人口变化善用社区资源和设施,以及优化公共空间促进长者社区共融。 多元政策推动长者家居改造方面,报告建议,政府将家居改造评估纳入长者医疗券奖赏先导计划,透过为长者账户追加奖赏,鼓励其寻求治疗师家居改造评估;考虑就家居改造装修服务设立共付工具,引入按年龄及经济状况审查的机制,以决定资助金额与使用者分担比例。 至于为私营长者房屋市场营造有利条件,报告建议,政府可明确定义“长者房屋”并引入分级总楼面面积宽免机制、透过限制性土地租约增加针对长者房屋发展的土地供应、鼓励发展多元化融资工具以支援长者房屋建设。 报告亦认为,政府亦应定期检视人口变化,调整现时的资源分配及重新规划社区中心服务,以配合不断改变的服务需求;预留“空白空间”供不同机构设置临时设施,提供短期资助计划鼓励社区实践等,以提升公共空间的长者友善程度等。 团结香港基金总裁李正仪表示,居家安老不只是一项福利,更是社会必需品,报告强调跨部门协作的重要,从共同支付模式到跨服务合作,透过重新构想房屋和社区系统,使长者有尊严地生活,同时为未来作有意义的贡献。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总监叶文祺表示,房屋是居家安老重要的一环,而支援市民改造单位、将包容性设计融入建筑规范、鼓励私营机构在长者房屋方面有所创新等,将可创造一个令长者安全舒适的居家环境。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