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或达30万亿元,如何破解养老成本高与床位空置困局
- 股票
- 2025-04-10 16:48:15
- 31
银发经济究竟有多火?去年初,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发布之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提及银发经济。 这一赛道也引来资本的关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密集发布的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中,“银发经济”被频频提及。 值得注意的是,银发经济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包括各界关注的养老成本高、养老床位空置等。 4月8日,2025年(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长寿时代论坛在武汉召开。论坛间隙,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养老服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党俊武接受了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的采访。 就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给国家财务成本带来的挑战,党俊武建议采用以服务模式决定保障模式的策略,如采用“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护理模式以降低成本;而就近期被热议的“半数养老床位空置”问题,党俊武认为关键在于将养老机构向城市集中。 银发经济规模约为7万亿元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 今年,银发经济持续受到重视,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银发经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制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银发经济也引来了上市公司的关注。乐心医疗(300562)(300562.SZ)、嘉必优(688089.SH)等多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均引用了《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中的数据: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为7万亿元,约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乐心医疗称,银发经济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不过,银发经济仍然面临不少挑战。4月8日,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在2025年(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发展,向百岁人生的长寿时代迈进,健康医疗、养老、康复将成为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民生。 如何面对这些挑战?4月8日,党俊武强调了从经济和政策层面推动传统经济向长寿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党俊武指出,《意见》里谈到了三种养老模式,即完全市场型、普惠型和兜底型。其中,兜底型模式需要政府兜底;完全市场型模式取决于个人自愿;现在重中之重是如何确保老年人的收入不断提高,毕竟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有限,这就与普惠型养老模式相关。 党俊武认为,首先要从发展经济上想办法,即从传统经济向长寿经济转型。宏观经济好了,年轻人就业好了,老百姓的收入就能提高。此外,在微观层面,应重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养老、医疗及长期护理三大问题,尤其是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以确保老年人和家庭成员在需要时有制度性的费用来源。 党俊武也提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取决于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是高成本,保障制度就是高缴费,这不符合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因此,建议采用以服务模式决定保障模式的策略,如采用“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护理模式以降低成本。 建议养老机构向城市集中 银发经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中信建投(601066)证券研报认为,当前我国已进入银发经济发展阶段,产业需求丰富多样,涵盖“衣、食、住、行、钱、学、乐、医、养、终”十大领域。这些产业方向契合不同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对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挖掘消费潜力意义重大,有望助力银发经济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 就此,党俊武建议老年人适度消费,特别是为自己的健康做些安排。“如果他舍得消费,如果他有一定的保健意识、医疗观念,一旦健康出问题,马上能采取措施。这是我们上一代老年人没有注意的问题,结果小病拖成大病,最终还要子女负担。”党俊武说。 党俊武还建议年轻人抓住机遇,通过长寿经济找到新的发展机遇,经济洗牌不一定都是坏事。经济洗牌的本质不是别的,就是在换老板,在孕育新的经济力量和新的企业家。 党俊武提到了长沙东茅街茶馆的例子,通过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餐饮、聚会等服务,获得了大的人流量。 针对近期被热议的“养老院半数床位空置”的问题,党俊武分析认为,上一轮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在房地产价格过高的情况下,许多养老机构被挤到了郊区。 党俊武建议,下一步相关部门要引导养老机构集中到城市去。现在很多城市正在推动旧城改造,在这一改造过程中,可以在城市中留足养老用地,并降低用地成本,确保大多数有需求的老人住得起养老机构,这样将来就不会出现床位空置问题。“都愿意住在城里,谁愿意住在郊区?” 除了城市老人,庞大农村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也引人关注。党俊武表示,农村老年人中最难的问题是躺在床上不能自理的这部分人。针对这部分人,中央的政策非常清晰,就是有条件的话要集中供养。这里说的有条件,是需要老年人本人和子女都愿意。 党俊武同时表示,集中供养也不是长久之计,在城市化过程中,还是要鼓励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镇,这样随着农村和城市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他们一旦有了一定制度性的费用来源,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解决。 至于AI(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长寿经济或者银发经济,党俊武表示,AI要回归以人为本,跳出技术圈,“未来AI能不能可持续,不是你多么先进,而是你怎么样去匹配长寿经济的需要,老人的需要”。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