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高才通面面观❸/高才:积累人脉经验 提升竞争力

  • 国际
  • 2025-04-08 11:53:55
  • 76
图:自特区政府推出“高才通计划”以来,吸引了众多人才来港发展,成效值得肯定。  特区政府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以来,吸引了众多人才赴港发展,政策成效有目共睹,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需引起重视。例如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和教联会去年发布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1.6%透过人才计划来港的人士未有工作。  港闻报记者对此问题分别采访了已就业、未就业,以及从就业转创业的高才及优才,了解到他们抵港后所面临的不同挑战,包括专业资格难获认可、本地经验不足等,导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但高才们也明白,在香港市场中需要有个学习、适应和磨合的过程,积累一定的人脉和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所长。\港闻报记者 莫雨婷  现时就职于一家保险公司的李先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2023年12月通过高才通计划,带着一家四口移居香港。他的初衷是为了子女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如今他的儿子在读中四,女儿读小五,一家人已在香港北区稳定下来,但回想起刚来港时,却是充满了挑战。  “求职之路充满了艰辛,无法做回老本行是一大遗憾。”李先生分享道,尽管持有内地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但在申请加入香港建筑师协会时还是遇到了困难,因为需要三位香港本地的注册建筑师作为推荐人,这一要求对刚来港的李先生来说甚为困难。  建筑师等专业竞争激烈  谈及香港建筑市场的情况时,李先生表示竞争激烈,香港本地的建筑师人才供应充足,企业在招聘时往往更倾向于本地人,这使得非本地申请者难以竞争。李先生也注意到,香港的许多建筑设计工作机会相对较少,并不如预期那样丰富。  此外,香港和内地在建筑设计市场的规则和要求存在差异,在与本地企业接触的过程中,李先生发现许多公司在评估应聘者时,会考量其工作经验及专业资格在本地的认可度,这进一步增加了他在求职过程中的难度。他指出,尽管拥有内地的职业背景,但在香港依然面临不被认可的问题。  尽管前路困难,李先生依然保持乐观。他选择了在保险公司任职以维持收入,同时保持与本地建筑圈接触,积极与香港同行交流,期望未来能够在港找到合适的建筑设计工作。他明白,只有在本地市场中积累一定的人脉和经验,才能提高竞争力。  随着更多外来人才进入香港市场,李先生表示,虽然特区政府对高才通计划的支持相对高效,但在建筑行业相关的企业和行业协会方面,仍然需要更多的实质支持,以促进外来专业人士的融入。  子女获粤语培训逐步适应  “高才通家庭”多属中产,子女教育是核心考量。李先生表示,香港热门学校名额有限,虽然也想让孩子入读名校,但竞争激烈,“听说有几百名学生去竞争几个名额。”由于当时局限于北区选校,而北区跨境学生较多,名额较少,李先生亦考虑到孩子适应性的问题,于是选择让儿子降级入读门槛较低的Band3中学。  李先生坦言,担心孩子的英语和粤语水平不如本地学生,尤其是粤语的使用和交流上表现得较为被动。他表示,学校和特区政府为帮助内地学生融入也做了许多努力,包括提供免费的粤语培训和补习机会,“孩子听不懂粤语,身边的同学也会帮忙翻译,促进交流;另外学校也会提供一些培训课程,尤其是女儿所在的小学在粤语方面跟得很紧,其实外界已提供了相当不错的支持,剩下就要靠自己主动去适应。”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