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动态观察:特朗普政府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4月2日在白宫签署两项“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国家与地区征收额外征收对等关税。 自2025年4月5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上午12:01起,除行政令另有规定外,美国将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基础关税。 自2025年4月9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上午12:01起,对约60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例如,对中国产品的关税为34%,对越南产品的关税为46%,对泰国的关税为37%,对印度尼西亚的关税为32%,对马来西亚的关税24%),其余国家继续征收10%的关税。并且,此次征收的对等关税是在现存关税的基础上进行叠加,包括之前因为301调查以及芬太尼等理由加征的关税。 另外,自2025年5月2日起停止对来自中国内地以及香港地区800美元小包裹的关税豁免待遇,对企征收30%的关税或者按照25美元每件的关税(6月1日将提高至50美元每件)。 在此次行政令中,也颁布了豁免产品的清单,主要包括: 半导体、药品、关键矿物、能源产品等战略物资; 232条款下钢铁、铝、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下产品; 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原产地规则的加拿大与墨西哥原产产品。 中方回应 北京时间4月3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宣布对等关税表示坚决反对,并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发言人进一步指出:美方在主观、单方面评估基础上,得出所谓“对等关税”,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相关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单边关税措施,与贸易伙伴通过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分歧。 对等关税政策背景 特朗普政府基于美国行政部门就美国商品贸易的长期高额逆差及其对经济和国家安全影响的调查报告,认定以下基本性条件已构成对美国国家安全与经济构成重大威胁: 双边贸易关系缺乏对等性; 关税税率与非关税壁垒存在显著差异; 美国贸易伙伴实施抑制本国工资与消费的经济政策; 这些威胁主要源于美国以外的主要贸易伙伴及全球贸易结构性失衡。 特朗普政府认为,长期且持续的贸易逆差导致美国国家与安全存在以下危害: 制造业基础空心化; 先进制造能力发展受阻; 关键供应链受到破坏; 国防工业依赖潜在对手; 农业贸易顺差消失。 普华永道关税行业分析 - 美国前20大贸易逆差地区 美国年度进出口额(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 普华永道观察 1. 美国对等关税加征范围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此次特朗普政府发布的等关税政策采取“最低基准关税”和“一国一税率”的方式,并非针对某几个国家,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加征关税-即对所有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加征10%的基础关税;对重要贸易伙伴,则按照关税不对等的程度征收更高关税税率。其中,对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征收20%及以上的关税,对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则分别加征46%、37%、32%、24%的关税。对加拿大、墨西哥符合《美墨加协定》条件的商品不加征关税,不符合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 美国的贸易伙伴将面临出口货物至美国的成本增加,特别是那些对美国出口占比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这将进一步加剧世界贸易格局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 2.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供应链转移受到进一步冲击 在特朗普1.0时代的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以关税优化为目的而布局的供应链也将受到此次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例如,一些原本计划在东南亚建立产能的企业,对等关税政策的实施可能会使得一些原本具有成本优势的地区失去吸引力。对此,企业在供应链转型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结合产业上下游的具体情况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估,以找到平衡的方案来应对世界贸易格局的不确定性。 3. 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推定产业升级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普华永道预计,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将加速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促使各国重新审视自身的产业布局和供应链战略。企业也将加快产业升级的步骤,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同时,对等关税政策可能会促进各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通过建立区域型自由贸易区、加强贸易协定等方式,降低贸易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 普华永道建议 面对特朗普2.0时代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普华永道建议企业需以全局视角统筹关税、转让定价策略以及全球架构和供应链的布局。通过建立灵活的运营机制和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更有效地识别风险、应对政策变化,同时发掘潜在机遇,从而实现业务的合规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在美国关税政策频繁变动的背景下,普华永道开发了一款专业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导入企业过往五年申报的美国通关数据并将其运用于全面评估贸易合规风险。该工具可在数日内生成详细分析报告,识别潜在报关错误及税务优化机会,从而可以提升海关合规管理并通过精细化筹划增强全球竞争力。 普华永道评估关税影响和机遇的方法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TIA分析输出示例 基于专业数据分析攻击分析结果以及对供应链的了解,企业需要检检视以下领域,以确定潜在的替代方案来减轻美国关税影响: 海关 计税价格评估:替代估值、估值方法的变化、出口自由销售(即Free Sale for Export, 英文缩写为FSFE),自由贸易区制度、CH98规则等 原产地:原产地分析、自由贸易协定分析 国际商品统一分类制度(即HS code)分析 关税退税可行性分析 供应链运营 替代采购方案 供应商谈判策略研究 原产地改变可行性分析 税务和转让定价 价格分解分析 替代补偿模型 转让定价调整可行性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税收属性审查 商业安排 客户和供应商定价及谈判策略研究 政策领域 政府游说 关税豁免 对于以美国市场为主要出口目标的企业而言,除了练好上述内功以外,还需密切关注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动态,以及行业生态的变化,以便迅速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的冲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