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改善机制/“统包扣减”模式 以用量计水价

  • 国际
  • 2025-04-04 14:54:24
  • 8
香港政府过去购买东江水,是以“统包总额”模式进行,即无论用水多少,都需要支付固定金额。由2021年起,政府已转换以“统包扣减”新模式机制购水。香港按实际取水量支付费用,若取水量低于协议上限的每年8.2亿立方米,可扣减未用水量的费用,但需支付基本水价的逐年调整成本。有议员认为,“统包扣减”机制可以让香港在弹性的购水模式下,仍能保障本港所有市民及经济活动的用水,不曾因供水短缺而受限或受影响。  香港在2006至2020年间,采用“统包总额”模式向粤方购水,根据这个模式,香港每年须支付一笔固定款额,从而获得每年供水量可达至协议所订的上限保证。此方式确保香港获得每年供水量可达至协议所订的上限,令香港在出现百年一遇的旱情时,仍然有足够的食水供应。  自2021年起改用“统包扣减”机制后,水价会视乎实际供水量,从基本水价扣减,这安排令控制取水量更具弹性。此机制至少可应用至2029年。新协议下,每年供水量上限为8.2亿立方米,但若实际取水量低于此数,按差额扣减费用,扣减单价逐年递增,2024年为0.315元/立方米。  “统包”原则保证供水量  立法会议员梁熙认为,在“统包”原则下,订定每年东江水供水量上限,即使遇上极端天气及旱季导致水源短缺,仍可避免本港食水供应面临风险,确保本港所有市民及经济活动的用水,不再因供水短缺而受限或受影响。例如在如2021年广东大旱,东江水仍能按协议量供应,避免香港陷入水荒。香港教育大学环境与极地研究讲座教授、香港极地研究中心创办人及主任何建宗认为,不少港人对统包机制存在误解。他表示,东江水每年实际的供水量并非11亿立方米,根据最新的东江水供水协议,每年供水量上限为8.2亿立方米,如有进一步需要,供应更可增加至每年11亿立方米。通常情况下,香港每年的取水量约为8亿多立方米,剩余的3亿立方米是根据实际需求,在必要时与广东省协调水价后再输送来港,不过最近十多年甚少出现这种情况。\港闻报记者 伍轩沛、易晓彤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