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药审批 推申请前咨询服务
- 国际
- 2025-03-25 12:17:56
- 68
图:“1+”机制有助增加药厂之间竞争,使药价可以调低,病人有更多选择。 【港闻报讯】记者郑文迪报道:“1+”新药审批机制已推行近一年半,至今共有11款新药物获批,其中5款已列入医管局药物名册。卫生署昨日表示,本月起将为有兴趣申请“1+”的药厂推出线上讲座、工作坊及一对一咨询服务,冀提升审批效率。医院管理局表示,加快引入新药可提升药厂间的竞争,有助调低药价、增加病人选择,其中一款新药注册后,竞争对手减价37%,病人每年减少了12万元药费。 机制实施至今11药物获批 卫生署在2023年推出“1+”新药审批机制,简化用于治疗严重或罕见病症新药在港审批程序,新药只须取得一个认可国家发出的药剂制品许可(CPP),加上本地临床数据支持,便可以在港申请注册,机制去年更扩展至所有新药。 卫生署助理署长(药物)陈凌峯昨日表示,现时很多外地药厂想申请“1+”机制,截至今年3月中,已收到110间药厂逾400个查询,当中有十馀间药厂已提交初步文件,稍后会正式注册。陈提到,去年设立计时机制,目标150个工作日处理申请,如药厂需补交文件,亦限制于120日内进行,设立计时后全部申请均能达标。 陈凌峯表示,不少药厂未了解“1+”机制,但不便随时随地来港亲身咨询,故希望透过线上讲座、工作坊及一对一咨询服务(申请前会议)提供专业意见,让审核更快速。 有药厂在竞争下降价37% 卫生署会在3月至5月为有兴趣者举行定期讲座,简介申请要求,首场讲座最快下周一(3月31日)举行;6月起为药厂注册申请人及顾问公司等举办工作坊,提供“1+”机制申请指引;9月将举行新药注册申请前会议,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帮助有兴趣申请者能满足审核要求,包括提供本地专家人选撰写专业报告等。简介讲座及工作坊是免费服务,新药注册申请前会议则会研究收费,以收回成本。 现时共有11款新药透过“1+”机制获批,有5款已获纳入医管局药物名册,另有两款有待医管局药物建议委员会审议。医管局总药剂师崔俊明表示,其中一款用于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口服药片,现已成为专用药物,病人预计比使用名册上旧有药物每年可节省12万元;一款用于治疗阵发性夜间血红素尿症的口服胶囊,亦已被纳入获安全网资助的自费药物,病人每年预计可节省12万元药费。崔俊明提到这款药纳入名册后,更触发竞争药厂自行就同一适应症的另一药物降价37%,医管局预计每个年度就这类药物可节省2200万至2400万元。 崔俊明指出,药物以往因为没有竞争而订价较昂贵,现时的“1+”机制让内地和海外药物加快注册,相信加快入药有助增加药厂之间竞争,使药价可以调低,病人有更多选择,认为香港市民也可受惠于“1+”机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