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大信号!人口收缩地区,要调整了? 区县合并或将加速

大信号!人口收缩地区,要调整了? 区县合并或将加速!有扩张就有收缩。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学习时报》刊文,提出探索人口收缩地区行政区划优化路径。几年前,国家发改委也提及稳妥调减收缩型城市市辖区,审慎研究调整收缩型县(市)。从“审慎研究”到“探索优化路径”,意味着收缩地区的区划调整或将加速。虽然具体如何优化尚不清楚,但人口小县精简铁饭碗、个别地方撤区复县乃至合并部分区县,将是大势所趋。

自从2019年国家层面首次提出“收缩型城市”以来,这一概念迅速传播,成为许多中小城市的代名词。“收缩型城市”以人口持续减少为标志,常伴随经济增长放缓、产业衰退、财政下滑和建成区面积缩小等现象。最著名的收缩型城市是鹤岗。近年来,由于人口大盘见顶,抢人大战白热化,中小城市鹤岗化趋势加速。根据研究,2010年至2020年间,全国共有266个收缩型城市、1507个收缩的区县,占比超过一半,总面积达440万平方公里。另一项研究表明,最新人口收缩的地级单元占比已超过40%。这些收缩型市县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中部部分地区,其中重度收缩地区以东北最为明显。2010年至2020年间,东北三省40多个地级市中,只有沈阳、大连、长春人口正增长,其他全部进入下降区间。

大信号!人口收缩地区,要调整了? 区县合并或将加速

不同类型的收缩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各异。可以将收缩型城市分为四类: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衰退型收缩、偏远地区的收缩、大城市虹吸下的收缩。其中,大城市周边的收缩不足为惧,因为大城市有虹吸效应也有溢出效应,随着都市圈、城市群战略推进,周边地区最终都会从中受益。相比之下,集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偏远地区于一身的城市面临的压力最大,形势也最难逆转,这些地区或将成为新一轮区划改革的重点。

大信号!人口收缩地区,要调整了? 区县合并或将加速

人口收缩的影响深远。近年来,“人口不是负担而是资源”的观点深入人心。人口不仅是生产力,也是消费力和创新力。人口收缩不仅意味着劳动力短缺、人力资本缩减和投资减少,还会影响公共建设、财政运转和房价。没有足够多的人口,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无从谈起,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同样难以维持。如果连续十年甚至二十年人口持续减少,冲击将长期存在。显然,人口减少后,城市不能再奉行此前的大扩张模式,相关的大基建、大投资和大建新城的模式自然难以为继。地铁建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市区人口不足300万人的城市没有建设地铁的资格。城市收缩也会导致房价等资产价格无法维持。无论是美国底特律还是黑龙江鹤岗,随着城市收缩,房子都回到了白菜价。人口流失、产业优势不再,过去为适应城市发展而设立的市辖区、街道面临行政成本过高、财政负担过重、独立性不强等问题,亟待变革。很多地方没有必要再维持庞大的编制,财政供养人员与人口规模要匹配,一旦人口减少,是否还需要那么多铁饭碗,自然存疑。因此,收缩地区的行政区划改革势在必行。

大信号!人口收缩地区,要调整了? 区县合并或将加速

最近越南撤县并省的消息引发热议,当地拟合并一半省份、取消县级行政单位,砍掉10万铁饭碗。国情不同,幅员差别巨大,别人的机构变革模式未必适合我们,但人口收缩地区未来是否会撤并部分区县,依旧值得关注。事实上,一系列调整已经开始。严控财政供养人员规模,人口小县率先开始精简铁饭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严控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在此之前,众多人口小县已主动开启机构改革。山西、湖北、青海多地纷纷推进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多个行政部门被撤并精简,部分事业单位编制被缩减,部分县域缩编人数超过千人。此外,部分人口收缩地区已进行区划变革,如黑龙江伊春市撤销了15个市辖区,新设立了8个县区;行政区划从15区1县1市调整为5县4区1市。随后,黑龙江省伊春市和齐齐哈尔市6个街道被撤销,并设为镇。从市辖区到县,从街道到镇,属于典型的“逆城市化”,但也是人口收缩之下不得不做的选择。关于人口收缩地区的区划调整,官方政策越来越明确。一些代表委员也建议对人口规模低于10万人的小县进行合并试点,减少行政资源浪费。由此可见,人口收缩地区即将迎来一场大变革,区县合并或许不远了。大信号!人口收缩地区,要调整了? 区县合并或将加速!

有话要说...